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人际交往 > 人际心理 > 正文

受伤的自我主宰了我们在关系中的互动

受伤的自我主宰了我们在关系中的互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4 10:05:44          ★★★

森知心理导读:在我们最近的一个工作坊中,一位男学员迈克尔提到他刚和女友分手,同时也正从被相处了十三年的太太抛弃的创伤中复原。我问他对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怎样的看法,他说他了解自己对女人的依赖,所以总是像个乞丐般和女人相处;最后,亲近他的女人总是会厌倦于扮演他的母亲的角色。
 www.025xl.com

在我们最近的一个工作坊中,一位男学员迈克尔提到他刚和女友分手,同时也正从被相处了十三年的太太抛弃的创伤中复原。我问他对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怎样的看法,他说他了解自己对女人的依赖,所以总是像个乞丐般和女人相处;最后,亲近他的女人总是会厌倦于扮演他的母亲的角色。
     他说:“我了解自己的模式,而且也深入感受了早期受到母亲遗弃时的伤痛,但是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善。”在更深入的探索之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当迈克尔亲近女人时,他总是深深地认同了自己在关系互动中的小孩角色。的确,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自己的模式,同时也探索体验了早期原始创伤的伤痛。然而,因为他无意识的认同,所以模式依旧没有改变。

     我问他:“迈克尔,让我们暂时先把小时候的创伤摆在一边,告诉我,当你和你的前妻琳达相处时,你有什么感觉?你如何看待自己?你认为你是谁?”
    “我觉得自己常常像是个小孩。”
    “你可以说说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首先,她赚的钱比较多,但我不认为那是真正的原因。她比我强壮,比较有自信心。每当我们争吵时,她总是赢,因为最后我总是认为她是对的。同时,我也觉得她并没有真的和我在一起,她似乎总是有比我们相处还要重要的事情。”

     我们持续探索他的羞愧自我形象,那是来自孩童时期,他的母亲无法真正陪伴他。同时也探索在和琳达的关系中,他用什么方式在避开对孤单的恐惧,以及整体而言,如何让自己在生活中更具力量。
     我们形容这个情况是“羞愧与遗弃同时现身”,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受伤的自我主宰了我们在关系中的互动。

     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对受创的自我形象的认同,是如何为自己带来了无止境的痛苦。小时候,我总是会拿自己与哥哥作比较,所以无意识地形成了认为自己是自卑的、是个失败者的自我形象。这样的自我形象一直困扰着我,尤其是在工作及创造力的展现上,我总是需要克服极度的不安全感;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和比较强壮的男人的关系中,总是无意识地重演了和哥哥之间的创伤。最后,我终于看到这一个羞愧的小弟弟的形象并不是本然的我,而只是一个我所认同的角色,因为我孩提时代的经验是如此支持这个角色的形成。现在,我的羞愧感仍然存在,有时候我也仍然会陷入来自羞愧感的旧有模式中,但是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驱策我的生活。我的内在已经有所变化,虽然我无法准确地描述它是如何产生的,或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但我知道,这份变化是逐渐产生的。

 

 

如何突破旧有模式


1. 辨识(The Recognition):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认同,以及来自这份认同所形成的信念、预期和行为。
2. 深潜(Immersion):我们必须有意愿深入、彻底地感受伴随着认同的痛苦和恐惧。
3. 接受 (Acceptance):当受创小孩的痛苦、羞愧与恐惧出现时,学习与之和谐共处。
4. 冒险(Risk):我们必须有意愿,冒险让自己走出这份认同。

 

    突破我们旧有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是辨识的阶段。这个阶段包含辨识我们的模式,以及联结与这个模式有关的创伤;我们从模式本身开始回溯那些可能导致模式形成的孩提时代的经验。这涵盖了越来越能觉知到自己的负向信念、预期、行为,以及潜藏的负向自我形象。

    例如,在亲密关系中,你的模式是总觉得自己会受到情绪虐待,你看到自己以类似的情境再度上演的负向预期。你甚至可能会认为,被错误地对待基本上就是亲密关系中的一环;你也可能会留意到当这个情况发生时,自己马上就在惊吓中萎缩,而成为一个冲动的讨好者。在内心更深处,你留意到当你想到自己时,你看到的是一个觉得自己理应被错误对待或者遭到拒绝的人。最后,回溯你的孩提时代,你觉知到你的父亲或母亲,也曾经以你现在所感受到被错误对待的方式错待过你。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困难的,这是深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允许自己沉潜于经验中,彻底地感受它;同时,放弃试图改变模式或是期待它们能够消失的意念。大多数人会很自然地想要从模式中跳脱出来,但是期待它的改变无法真正让它消退,那只是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已。相反的,我们需要和它在一起,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恐惧和痛苦,而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地独自进行的阶段。

     我发现自己需要一些引导才能深入感受这些经验,因为我是如此自动化而习惯地使用头脑去思考,或者是让自己跳离恐惧痛苦的感受。在旅程的某个阶段,我了解了自己的旧有模式,允许自己感觉着它们,觉知到负面的信念、期待与行为,然而那仍然不够。
     我们还需要找到一个不再与恐惧、羞愧与痛苦对抗的内在空间。这是第三阶段。找到内在空间来接受与拥抱受创部分,是卸除对旧有模式认同的一大步。

     我们无法卸除对旧有创伤与模式的认同,
     直到我们能够在它们浮现时,完全地接受、允许而不抗拒。
     当不再抗拒时,我们就可以选择停止旧有模式的上演。
     否则,它们仍会持续地萦绕并驱策着我们。

 

     最后一个阶段是实际的冒险,走出旧有模式,同时面对浮现的恐惧。例如,辛迪雅是我们的一个朋友,正与一个会虐待她的男人处于亲密关系中,她相信如果她为自己挺身而出,设定界限,就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后来,当她冒险真的这么去做时,她发现原本所害怕的情况并没有真的发生;甚至当男友亚历克斯对她狂怒时,她竟然能够处之泰然。挪威人柏则相信如果让自己与他人亲近,自己一定会被对方淹没而消失。但是无论如何,通过冒险的尝试,他慢慢发现当自己和另外一个人亲近时,仍然可以持续地感觉到自己。事实上,我们不可能预测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具有足够的清晰度来停止旧有的模式,它似乎只是当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在辨识及深潜阶段之后,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当能够冒险去做一些崭新而不同的事情时,也就是我们看到过去所认为的自己并不是本然自己的开端。在之前章节我所举出的案例中,迈克尔深信自己是一个被遗弃的小孩,所以在成人的生活中,总是无意识地不断寻找妈妈;每当亲近女人时,他总是以内在受创小迈克尔的空间靠近女人。事实上,当我们认同于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而羞愧的人时,我们是以这个自己无意识认同的角色进入关系的,因此,我们从外界所得到的响应也就是可以预测的。
     然而,当我们开始对负向的自我形象解除认同时,我们也就开始从内在不同的空间来与外界互动。我们会突然之间发现自己正在作出较为聪明的选择,而我们一直想要的人、事、物也会突然来到眼前。对我而言,我让自己走出了在关系中扮演拯救者角色的模式;很难明确地说明这个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但是我能够了解的是在过去的模式中,我是从内在被遗弃创伤的空间来与对方互动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依循以上所列出的四个阶段对自己进行了内在工作,旧有的模式因此而自动消失。

    

 

 

成长练习:


一、把觉知带进对模式的观察
在你最重要的关系中,你最主要的互动模式是什么?为了对自己的模式具有更多的觉知,请留意:
1. 你的负向预期。
2. 你的负向信念。
3. 你的自动化行为。
例如,我的模式是总是会被没有办法真正陪伴我的人吸引,我发现自己总是在乞求着更多的注意力。对方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陪伴我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找到其他在他生命中更重要的事务。表面上,我在期待着他能够给我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但在更深的内在,我预期着自己将会遭到拒绝。而当我内心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真的感受到拒绝时,就会让自己陷入放弃的状态,再度印证自己将永远得不到需要的爱。
二、将行为模式与潜伏的创伤作联结
1. 这个模式与你先前的关系和孩提时代的事件与环境,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你小时候经历的什么特殊情况,与你目前正在经验的相类似?
2. 这些经验让你形成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例如“我是一个失败者”,“我是一个不配拥有爱的人”,或是“我没有吸引力”。
三、探索模式
1. 这个模式带来了内在什么样的感受?愤怒?无望?无助?悲伤?恐慌?
2. 你会使用怎样的字眼来描述这个创伤?想象你的内在小孩正在说话,例如:“当我正和我的伴侣交谈时,他却忽略我,这让我彻底觉得自己是不被重视的和没有自我价值的。”或者:“当我
的伴侣对我有所索求的时候,我觉得受到支配及操控,这让我很害怕。”
四、冒险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做怎样的冒险,来挑战你的受创小孩所
抱持的信念?
五、卸除对模式的认同
想象一个小孩坐在你的面前,你看着这个小孩,觉知到他拥有
和你的孩提时代相同的故事。允许自己感受着这个孩子,他就在你
的内在,而你仍然跟他保持着一些距离。当恐惧、不安全感、不信
任感涌现时,你可以观照它们,而且允许它们的存在,同时了解
到,这只是你的内在受创小孩在这个时候接管了你的意识。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Admin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咨询师,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最好的心理咨询中心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1206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