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青少年心理 > 成长烦恼 > 正文

输了高考,却开始了我的人生

输了高考,却开始了我的人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25 15:39:03          ★★★

 


经历高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你人生的一个新开始。


每年高考前后,媒体上都有“轻生”的新闻。
高考到底有多重要,能让一个少年人放弃生命?
对学子来说,高考的成绩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从来不是一纸分数。
一次高考失利,也不会决定人的一生。
俞敏洪说:“关于高考,努力的过程,比努力的结果更重要。”
被称为近代圣人的曾国藩,照耀晚清,位极人臣。
而曾国藩一生的成就,正是从高考失利开始的。


01
1811年,曾国藩出生在湖南一个农耕家庭。
5岁时,父亲便开始教他读书,9岁读完了四书五经。
23岁时,曾国藩进入岳麓书院学习,同年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
也是在同年,曾国藩出发赶往京城,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会试。
曾国藩以为,考过会试就可以做官了。
然而在第二年会试中,信心满满的曾国藩却落榜了,名落孙山。
好在这年是皇太后六十大寿,第二年还有一次会试。
曾国藩重拾信心,在京城住下“复读”,准备再战“高考”。
就在曾国藩以为第二年一定会考中时,他又落榜了。
心灰意冷的曾国藩回到住所,翻看了很多科考之外的书籍。
随后在备考的一年里,他接触了很多诗词古文,慢慢发现,读书的意义不仅仅是为科考。
在回家途中,曾国藩坐船路过金陵,因对六朝古都慕名而上岸,在书肆里,他看中了一套《二十三史》。
当时身上盘缠已所剩无几,曾国藩当即决定,把身上的衣服典当,买下那本影响他一生的书籍。
回到家后,曾国藩如获珍宝,每天阅读,大开眼界,顿悟了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科考做官,而是完善自己。
接下来的两年里,曾国藩足不出户,埋头苦读,终成大器。
终于在书中领悟,读书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此后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身齐家,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读书最根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高考,而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丰富学识,增长阅历,完善自己的品行。

02
每年高考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意外,错失机会而悔恨终生。
而在民国,有这样一个人,他因病错过高考,从没上过大学,最后依然成为了一代宗师,被世人尊敬,他就是近代文学巨匠——巴金。

巴金热爱读书,文化圈内众人皆知。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拮据,但他仍带着孩子逛书店。
而就是这样一位阅书无数又写书无数的文学大家,也有过高考失利的经历。
1904年,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家人给他起名为李尧棠。
14岁时,巴金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那时他就有上大学的愿望。
21岁那年,巴金报考了北京大学,为实现理想,他只身北上,一个人来到北京。
而在日夜不分的紧张备考时,巴金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肺病,不得不就此回上海养病。
也因这次生病,巴金错过了准备十多年的高考,梦寐以求的北大理想也破灭了。
回上海后,巴金极度悲伤,甚至把对肺病的痛恨写进了他的作品里。
后来再去北京,巴金结识了同样没读过大学的沈从文。
与沈从文的交谈中,巴金领悟了上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条岔路,高考失利也不代表人生没了出路。
痛定思痛,巴金坚定了学术创作的理想,继而潜心研究文学。
后半生中,巴金将自己的先进思想,写成了几十部著作,被后人推崇成为近代文学巨匠。
茅盾说:命运,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与努力来决定。
一个人的理想,绝不会因高考失败而被摧毁,一次失败的高考,也绝不能击败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03
晚清时期,当国人用大刀长矛抵御列强的坚船利炮时,有一个人不得不被提起。
他就是清朝第一科学家,造出中国第一艘军舰,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极力争抢的人才——徐寿。
而这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豪,也是位“高考”落榜生。
1818年,徐寿出生在江苏无锡,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手将他养长。
在那个年代,读书是每个有抱负之人必做之事,徐寿也不例外。
他幻想有朝一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为此,在青年时期熟读诗书。
然而在童生考试中,却遗憾的落榜了,十几年寒窗苦读付之东流。
落榜对徐寿打击很大,而为了不再让母亲受苦,他开始思考自己适不适合科考做官。
一番深思熟虑后,徐寿决定放弃科考,学习科学技术为国效力。
没有系统的知识,徐寿就通过艰难刻苦的自学,掌握相关科学技术。
除了研究理论知识,他还动手实践,在刻苦研习下,徐寿成了掌握先进科学知识的大学者。
洋务运动时,徐寿进入了安庆军械所,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
在徐寿的带领下,还独立制造出了“惠吉号”、“操江号”等军舰。
看到成船后,曾国藩说:“洋人之巧智,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同治皇帝甚至赐给徐寿 “天下第一巧匠”的匾额。


正是这个科考失利,连秀才都没考上的人,找到了自己的专研方向,在落后的清末实现了人生价值。
《劝学》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次高考失利,绝不会是人生的全盘否定,上帝关了你的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04
考上名校的学子百里挑一, 而对更多的学子来说,高考更是一次逆商的考验。
清朝有这样一个小说家,用一篇篇微小说,给世人呈现了一个花妖狐媚的世界。
就是这样一位文学大咖,在科考路上却历尽酸辛。
他参加了十多次乡试,一次次名落孙山,直到72岁,都没有考中举人。
他就是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1640年,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淄博,少年时热爱读书,也把考取功名当作人生目标。
18岁时,蒲松龄参加童试,在县、府、道三试中拔得头筹,一举考中秀才。
然而好运气似乎在少年时被用光,蒲松龄此后4次乡试,全都名落孙山。
康熙二十六年,48岁的蒲松龄再次参加乡试,自信答对了所有试题,却因为越幅(未按规定答题),再次落榜。
3年后,51岁的蒲松龄又一次来到考场。
头场考得格外顺利,然而第二场考试,又因病未能考完。
此后,蒲松龄又参加几次科考,全部都落榜了,一直到晚年,蒲松龄也没能中举。
而一次次失败,并没有摧毁蒲松龄,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在屡次失败中,蒲松龄不断把才华用作品展现出来,先后写成《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传世的《聊斋志异》。
正因他在“高考”碰得头破血流,才转而发奋图强,潜心创作,写出不朽巨作。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正如那句名言: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
高考检测成绩的同时,也在检测着一个人的逆商,高考失利不重要,高考失利后拥有积极态度才重要。



高考重要,它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未来,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伴侣和下一代。
高考也不重要,它影响不了你对学识的认知,影响不了你对理想的追求,更影响不了你最终生命的高度。
高考能决定的,只是你漫漫人生路上,万千机会中的一个。
比高考分数更重要的,是你在数十载学习生涯里,掌握的知识,培养的逆商,磨炼的毅力,提升的眼界,树立的理想。
经历高考,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你人生的一个新开始。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作者:洞见kyri… 文章来源:洞见()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