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心理测评 > 专业测试 > 正文

什么是罗夏墨迹测验?

什么是罗夏墨迹测验?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5/6 15:05:53          ★★★

   以前有个病人去找心理治疗师做心理治疗。治疗师拿出了5张图,问他:这张图让你想到了什么?

    病人说:性。

    治疗师又拿起第二张图问:这张呢,你想到什么?

    病人说:性。

    就这样,五张图都问完了,病人的回答都是:性。

    医生长叹一声,说:看来你的大脑,现在已经完全被性给占据了。

    谁知病人却愕然道:谁?我?明明是你给我看这些肮脏的照片的!

    医生出示的真是些诲淫诲盗的照片吗?其实并非如此。医生拿出的照片,只是“罗夏墨迹测验”的试验照片而已。在普通人看来,这些照片仿佛只是在纸上滴了一些墨水后对折所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就是这些照片,实际上代表着心理学历史上一个很有意思的测验流派。罗夏是最早提出这种测验的人,所以这个测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罗夏当时提出这个测验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人无意识的投射行为,发掘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此外,他还希望能够因此来判断一些心理疾病。

    这个测验,其实就是出示给被试一些无意义的对称的墨渍图,它可以被解释成任何一个东西。实际上,被解释成何种东西,多半是由被试内心无意识的层面投射而来。

    罗夏墨迹测验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很多临床心理学家都把其视为一项非常有用且有效的技术。因为从原理上说,人们在做类似的解释时,常常抱有一些防卫心理,怕心理学家从中发掘自己的内心,因此测验的结果常常不准。而在罗夏的测验里,因为是完全自由发挥,在良好引导的前提下,可以把这种防卫的力量降到最低,从而让深藏的东西浮现出来。刺激物(照片)越是模棱两可,这种结果就越来自于内心。

    罗夏本人这个试验时的解释,已经殊不可考。如果能找到当时的资料,说不定也能对罗夏的内心做很详尽的分析。但是罗夏曾经以此做过许多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在分析测验的效果时,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一般快乐的被试,会愿意把图形解释出较多的答案,而抑郁的被试则给出的答案比较少。正常的被试通常会完成所有图形的解释,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则常常拒绝回答。

    针对被试的种种解释,另一个心理学家格莱特曼提出了一种评价方式:

    “解释整张墨渍图,通常表示被试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强;只解释细节部分,则表示被试有强迫性的固执;着眼于图形中的白色部分,是叛逆和消极的信号;如果在回答里颜色占主导地位,则通常说明被试比较感情用事和冲动。”

    这个结果准不准呢?很遗憾,并不那么准。其实在罗夏创立了这个墨迹测验之后,就有很多人对他的效果提出了怀疑,怀疑这个测验是否能真正测量到人格特征。所以在现代,心理学家很少把它当做正式测验。不过,因为它有让人比较放松,还能降低防卫心理的特质,心理学家们常常用它来做辅助治疗,拉近与当事人的关系。

    近些年来,还有一种基于罗夏墨迹测验的治疗工具出现,它叫做“家庭相册”。它要求当事人用美术剪贴的方式来创造一本有关自己家庭的相册。在创造这本相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当事人的家庭状况,以及这个状况对他的影响。

    如果你有什么朋友,你摸不准他的心思,不妨找个机会,一起躺在郊外的草坪上,看着天上浮动的白云,看看你们都能把它联想成什么。不要企图去分析对方的内心,你只要了解联想的过程,其实就是你们两个拉近距离的过程。然后你就会发现,哇,原来关系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如此融洽。

 

相关链接:什么是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 Rorschach)创立,国外有时称罗夏墨迹(Inkblot)测验,或罗夏技术,或简称罗夏。罗夏墨迹测验是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所谓投射法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测试中的媒介,可以是一些没有规则的线条;也可以是一些有意义的图片;也可以是一些有头没尾的句子;也可是一个故事的开头,让被试者来编故事的结尾。因为这一画面是模糊的,所以一个人的说明只能是来自于他的想象。通过不同的回答和反应,可以知道对方的人格与人生态度。投射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主试者的意图目的藏而不露,这样创造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外界条件,使测试的结果比较真实、比较客观、对心理活动了解得比较深入,缺点是分析比较困难,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主试。
  罗夏测验是由10张经过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的。其中7张为水墨墨迹图,3张为彩色墨迹图。这些图片在被试者面前出现的次序是有规定的。主试者的说明很简单,例如:“这看上去像什么?”,“这可能是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主试者要记录:反应的语句;每张图片出现到开始第一个反应所需的时间;各反应之间较长的停顿时间;对每张图片反应总共所需的时间;被试者的附带动作和其它重要行为等。目的都是为了诱导出被试者的生活经验、情感、个性倾向等心声。被试者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心理,因为他在讲述图片上的故事时。已经把自己的心态投射入情境之中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咨询师,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最好的心理咨询中心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龙蟠中路329号(陶然苑)1206室 (南京电视台对面)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