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在心里和别人“吵架”?
发布时间:2025-09-02
11阅读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事情过去很久了,场景却在脑子里反复上演。
“要是我当时怼回去了就好了!”
“哎呀,我太没用了,怎么不敢说狠话?”
“下次再遇到这种人,我一定要……”
结果呢?
事情早就结束了,但你却越想越气,越想越后悔。
这种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有个名字:反刍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为什么总停不下来?
一位来访者的故事很典型:
几年前,他在同学群里被人怼过。虽然当时也反击了,但事后越想越不甘心——觉得自己怼得不够狠,气势不够足。于是,他开始一遍遍在脑子里排练:
“要是再来一次,我一定这样说、那样说……”
问题是,就算重播上百遍,现实也不会改写。
我们却偏偏停不下来。
其实,反刍的背后有一个核心情绪:愤怒的不只是别人,还有自己。
•
对别人:因为他冒犯了我。
•
•
对自己:因为我没有保护好自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反刍背后的“执念”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反刍?
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 执念:
•
我必须被尊重
•
•
我必须让别人喜欢我
•
•
我必须表现得强大
•
这些执念往往互相矛盾:
当你选择“和谐”,可能就牺牲了“尊重”;
当你追求“强大”,又可能破坏了“和谐”。
所以,无论当时怎么反应,事后总会觉得“不够好”。
这种“既要又要”的矛盾,就是反刍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反刍,其实是拒绝接纳自己
另一位来访者也曾吐槽:
上班时同事说他“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他其实心里承认这点没错,但还是气得要命,甚至当场顶撞,事后又后悔:“我是不是太傻了?是不是太弱了?”
为什么一句话就能戳中他?
因为他心里从来没真正接纳过“自己有缺点”。
在他的认知里:
•
我不该犯错
•
•
我不该被人嫌弃
•
•
我不该显得弱
•
可现实偏偏不是这样。于是,矛盾、敏感、愤怒,都接踵而来。
能刺痛我们的地方,往往就是我们拒绝接纳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如何走出反刍?
如果你也常常陷入反刍,可以试着记住这两个关键词:
第一,接纳
•
接纳自己不完美:可以怂,可以出糗,可以被人看轻。
•
•
接纳生活本来就有不公:谁都可能被冤枉、被误解、被小看。
•
第二,更新认知
很多人还停留在“我就该一直优秀”的幻想中。
就像《白雪公主》里的毒皇后,总希望魔镜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
可现实就是,没人能永远第一。
真正的成长,不是砸碎魔镜,而是学会从镜子里看到真实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5 写在最后
反刍让我们以为自己在“补课”,
但其实,只是在和自己较劲。
当你学会接纳自己,承认“我就是个普通人”,
那些反复的懊悔和愤怒,就会慢慢退去。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走出反刍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