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京心理咨询网 > 频道中心 > 心理常识 > 心理文摘 > 正文

假新闻为何能迷惑人心

假新闻为何能迷惑人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3-22 14:20:54          ★★★

媒体中的假消息比比皆是。当消息符合大家的世界观时,往往会选择相信其真实性。心理学家认为这和群体心理有关。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月21日报道,在2月20日出版的专业杂志《认知学趋势》上,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和神经学家扎伊·范·巴维尔(Jay van Bavel)提出了一个假说。

他写道:“我们的社会认同感决定了我们相信或怀疑某件事。”

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所谓的“假新闻”深信不疑。显而易见的假消息,在这些人看来却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因为这个新闻符合他对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对自己身份的爱护远比信息的准确性更重要。


世界是韩国的思密达

如果相关信息支持一部分人已有的观点、他们所属的群体或政党,那他们就会倾向于相信这个信息。这不仅适用于假新闻,当然也适用于普通的新闻。

范·巴维尔说:“同我们构建我们的价值观一样,神经经济学也越来越接近理解力。”至关重要的是,将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我们总是选择那些对我们重要的、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的东西。无论是早上选择什么报纸来读,还是选择什么早餐。”巴维尔称之为“基于身份的相信模式”。他表示:“因为群体给予了我们归属感,帮助我们定义自我,它也加强了我们的自信。”

“如果我们认为,撰写新闻的那个人属于另一个群体,那么无论新闻源的质量多么高,对我们的意义都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调查性记者多么优秀,编辑标准多么高,都不会有什么帮助。

 

报道称,人们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某人被迫在群体之外,独立搜集和评估信息,并得出自己的结论,那么结果会非常不同。这有点类似于法庭的陪审员。

范·巴维尔表示,陪审员在进行评判时,不受某个社会群体的影响,他必须投入很多时间,对各种观点进行全面的斟酌。

此外,借助一个小花招,可以让人们以更具评判性的态度去评估一个信息的可信度。“你愿意打赌吗?”将这个核心问题同一个标价牌一并抛出。如果某人因为相信某个假新闻时,需要为此付出金钱代价,那他就会变得犹豫不决。范·巴维尔说:这种情况下,他宁愿谨慎评估之后,才会做出信与不信的决定。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心理学空间网
  • 上一条信息: 没有了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TOP:向上】【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信息搜索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咨询预约
  • 业务合作

南京心理咨询中心,南京心理医生,南京心理诊所,南京心理咨询,南京心理咨询师,权威心理咨询机构 森知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http://www.025xl.com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逸仙桥旁) 预约电话:025-84470026 84683302 E-mail:025XL@163.com

苏ICP备09041759号 常年法律顾问 许乃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