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助

为什么有些人心理咨询总没效果?可能他卡在了“退缩”这一步

浏览:34 日期:2025-07-31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同样是做心理治疗,有的人进步很快,而有的人却始终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倒退”?
有时,慢的那位还会对咨询师有一些抱怨:
“聊了几次,感觉没用啊,我也没好起来。”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最近,我就遇到了两位这样的来访者。他们都做了几次咨询,但疗效不明显,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可当我深入了解他们的状态之后,发现他们卡在了同一个问题上——退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成长,离不开“锻炼”
我们经常说“心智成长”,但很多人不太理解它的含义。
其实,它就像健身一样,是需要不断“锻炼”的。
比如:
• 有社恐,就要尝试与人接触;
• 害怕亲密关系,就要试着与人建立连接;
• 害怕失败,就要迈出那一步去尝试;
只有当我们走出“心理的舒适区”,不断地与现实摩擦、碰撞,我们的心灵才可能成长。
如果一味地退缩,就像有恐高的人不断往低楼层搬家,逃离高处,最终会发现——连三楼都会怕。
有一位来访者就是这样。他原本的办公楼在10楼,后来因为恐高辞了职。搬家时也刻意选择住一楼,躲避所有“高处”。
结果呢?
一开始感觉好像安全了,可时间久了,他连3楼的窗户边都不敢靠近,甚至觉得自己会掉下去,越来越焦虑。
你看,越逃避,症状反而越明显;越退缩,内心反而越脆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咨询没用”?那你真听进去了吗?
很多人说:“我也做了几次心理咨询,没什么用。”
但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 你有没有规律地进行咨询?
• 你有没有把咨询师的建议,真正落到行动里去?
我曾有个来访者抱怨:“咱们都聊5次了,怎么还没进步?”
我查了下时间,5次咨询跨度长达8个月。这就像学游泳,每三个月摸一次水,能学会才怪。
而更重要的是,他几乎没有真正听进去我给他的建议。
比如他害怕工作中犯错、被批评,压力大,想换一个轻松的工作当图书管理员。
但问题是,他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逃避”问题。
我告诉他:
如果你害怕社交、害怕冲突,不管你换什么工作,压力都还在。
就算你去送外卖、开滴滴,甚至去藏在书堆里当管理员,你还是没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
果不其然,他辞职后迟迟不敢找新工作。
挣得少的嫌没希望,挣得多的怕压力大;
和老婆去买车,让他张嘴谈谈优惠,他都能烦躁到冲她发火——本质上,是怕和人打交道。
说白了,不是环境的问题,是心理承受力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逃避,不会让问题消失;只会让你越来越怕
曾有个学生因社恐初三休学,三年都没有出门。
本来只是害怕进教室,后来发展到连楼下便利店都不敢去。
也有来访者因为不安全感,辞职回家,闭门不出。几年后,他的世界里只剩下打游戏和吃饭。
越封闭,越无趣;越无趣,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无法自控地暴饮暴食,体重也随之飙升。
可怕的是,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不断去医院检查,陷入“生命焦虑”。
他以为逃避了不安全,结果是不安全感反而越来越严重。
你看,我们很多心理问题并不是“无法治愈”,而是因为我们不断在用**“退缩”**去应对它,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以为问题就不存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咨询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刮骨疗伤”
心理治疗的过程,不是轻轻松松坐着聊天就能完成的。
真正有效的心理咨询,是要打破你原有的防御模式,带你走出熟悉的心理“壳”,去面对曾经不敢面对的情绪和现实。
• 它需要你规律地参与;
• 需要你听进去建议,愿意去实践;
• 也需要你直面自己最害怕的问题。
说得直白点,如果你永远只想在咨询室里听点“安慰”,却不想动一步、不做一点改变,那这不是咨询,是逃避式安慰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在最后:别让“退缩”阻碍了你成长的脚步
心理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轻松,
但唯有直面痛苦,才能突破它。
当你一次次退缩,拒绝改变时,问题不会“自动变好”,
相反,它们会在暗处慢慢发酵,
让你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直到你连呼吸都感到局促。
真正的疗愈,是从停止退缩,开始面对的那一刻开始的。
你能直视的恐惧,才有可能被超越。
你能承担的痛苦,才有可能化作成长的力量。
愿你拥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也拥有走出困境的力量。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