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

差就差吧,不行就不行吧:为什么你总是活得那么累?

浏览:53 日期:2025-07-29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对自己提各种要求:
要更好、要优秀、要完美。
但我们很少停下来想一想:
我们为什么非得优秀?
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普通、不那么行?
难道只有做到完美,才配拥有被爱的资格吗?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主题是:
“差就差吧,不行就不行吧。”

他不敢“差”,也不敢“不行”
前段时间,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
他是一位中学老师,工作能力很强,也非常认真负责,但这份“认真”,正在慢慢耗尽他。
学校的工作节奏快、任务重,学生成绩、家长反馈、领导听课、各种评比……只要哪一点没做到尽善尽美,他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焦虑。
有次,他本来想请假出去旅游,明明已经放假了,却还是因为一个临时会议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等到现场才发现:最后三排空空如也,别人早就请好假走了。
他开始陷入自责:
“我怎么就不敢呢?”
“我怎么总这么懦弱?”
“别人怎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
他说自己羡慕一个女同事——曾经因为工作压力患上抑郁,被领导批评后直接怒怼了一次,从那以后不仅没再被为难,反而轻松了不少。
而他呢?被领导批评过一次后,整整一年都处在权威恐惧里,见到领导就紧张,生怕再被否定。
其实,这背后真正让他痛苦的,不是领导的批评,而是那个在心里根深蒂固的信念:
“我必须优秀,我一定要行。不行就意味着我没有价值。”

一定要行,是为了讨好谁?
这个“必须优秀”的信念,从哪来的呢?
聊得深入一些后,他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妈妈很唠叨,经常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爸爸不太管事,也很少给他情感支持。
他小时候,只有在做得好的时候,才会被夸奖;稍微犯个错、掉个分数,就会被否定、批评。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逐渐形成了一个潜意识的信条:
“我不行,就不会被爱。”
于是他拼命追求“行”,拼命讨好,拼命压抑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即使长大成人,进入职场,他依然活在“父母的眼神”里,把每一位权威人物,都当成了童年时无法满足的那双期待的目光。

真正的自爱,是允许自己“不行”
我们常常以为“爱自己”就是努力变得更好,但其实:
真正的爱,是允许自己不好,允许自己普通,允许自己不行。
当我们总是只接受“优秀的自己”,而拒绝“不够好的自己”,那不是爱,那是自我否定。
当我们能够说出:
“我差就差吧,
不行就不行吧,
比别人差也没关系。”
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接纳。
它的力量巨大,甚至可以治愈99%的焦虑和精神内耗。
因为我们终于停止了讨好,停止了挣扎,终于允许自己——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完人。

成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人
我们这一生,也许都在试图从父母那里获得肯定、获得爱。
但当你已经长大成人,你已经不需要再取悦任何人了。
不行就不行,不好就不好,
当我们能真正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就不会再害怕失败,害怕否定,害怕不够好。
那时候,焦虑会慢慢退去,内耗也会随之平息,
你终于能,安心做你自己。







本文优选旨在平台分享,版权归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